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LD体育资讯
LD体育资讯
LD体育资讯
《风雨归牧》是否出自李迪之手?国宝聚焦新展环球360手机版app有答案
时间:2022-07-10 02:38:32浏览次数:

  《风雨归牧》是否出自李迪之手?为什么它的绘画风格好像与阎次平画派有关?宋代画牛的名家之间也会相互模仿学习吗?此次展览围绕着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一的解答。《风雨归牧》是后人的摹本,其制作应该在14世纪晚期以前。尽管如此,环球360手机版app《风雨归牧》仍然是一幅相当重要、可被视为国宝的画作,画作中所表现的精密画法和整体风格,保有了许多李迪画作的造形、构图与画面气氛等特征。由此,即使原作消失,我们仍能透过这类摹本,研究原作的面貌及李迪的艺术。同时透过仔细地比对,我们更可观察到南宋宫廷画派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,可以更进一步理解画史上未曾详细说明的部份。

  据介绍,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书画文物,依艺术性之高下,区分为“国宝”“重要古物”和“一般古物”三种等级。为了展示其推动古物分级的成果,从2020年起,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选定正馆107陈列室规划为“国宝聚焦”专室,每次选展二组件国宝级书画,展期以三个月为原则,定期更换展件。若属“七十件限展书画精华”,展期则以42天为上限。

  凡展出国宝,均为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。展览目标则为透过名品的聚焦,提升观众对国宝书画的认识,并强化对古物维护课题的重视。

  本期更新的宋李迪《风雨归牧》画两位牧童在风雨中赶牛返家的情景。前方牧童蜷缩身体、压低帽沿,只顾抗风前进,全然不知后方一人急欲跳下牛背,捡拾斗笠。两条牛虽然一前一后,但是前者回首,后者昂头,彼此照应。牧童惊慌失措,牛却冷静沉着,形成有趣对比。画家刻意描绘这些人与牛的行为,巧妙提高了画面的真实性,使观众仿佛亲临现场。更重要的是,原本都被牧童照顾的牛,在此反而成了保护牧童的角色。牛的主角地位被凸显出来,同时也被拟人化,更能诱发观众同情画中的人与牛,引发更多情感的投入和共鸣。画面采横向构图,用细腻而繁密的线条,描绘人与牛的动作、环球360手机版app表情,以及粗糙的蓑衣、柔软的牛毛、坚硬的牛角、轻薄的柳叶、翻飞的小草、尖利的芦苇等物象。前景精工刻画,背景却一片空茫。这种前实后虚的手法,深具时代特色。画家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人的视野受风雨限制,烘托晦暗的气息。同时又暗示观众想像背景的内容,运用想像力营造属于自己的诗意。

  一、牛的画法:本幅中有一条牛的造形和大和文华馆藏李迪《雪中归牧(右幅)》完全相同。《雪中归牧》使用多种笔法,表现牛身体各部位长短、疏密、软硬不同的牛毛。这条牛抬起右侧前脚,膝盖受颈、胸遮挡,仅露出一撮白毛。而且左侧臀部饱满,外形浑圆。牛尾可能因时常摆动驱赶蚊蝇,毛已经半秃。《风雨归牧》则忽略牛毛间的差异,强调毛的繁密和柔顺。牛膝盖的白毛似乎被画成胸口的白色条纹,以致于牛脚的结构不清楚。臀部却画得异常削瘦,尾毛长而蓬松。

  二、树的画法:《雪中归牧》用中锋笔法画树,运笔时讲究提按、顿挫、转折等动作。或许为了表现树枝积雪,墨色层次分明,浓淡对比强烈,营造出树枝、树干强烈立体感,以及又老又硬又粗糙的质感。《风雨归牧》画树前先以淡墨打底稿,再用偏锋笔法仔细描摹。运笔时不表现提按等动作,线条常常突然中断。线条本身饱含水分,新闻资讯墨色细腻变化。树枝的外形很优美,但是没有明显的立体感。

  四、风格与画派:《风雨归牧》处理牛毛的细密、柔软,未强调部位与质感的差异,所以略有装饰效果。牛腹肋骨、牛角坚硬的质感和皱褶,都在线描后仔细晕染。每片柳叶、小草采用弧线细心描绘,搭配墨色浓淡营造出层层叠叠、柔顺、繁密的效果。环球360手机版app这些画法有别于李迪的《雪中归牧》,反而接近另一位南宋宫廷画家阎次平的《四季牧牛․春》《秋野牧牛》,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国宝《柳塘呼犊》等作品。

  其实,即便《风雨归牧》是后人的摹本,它仍然是一幅相当重要、可被视为国宝的画作。首先,本幅右下角钤有明代《典礼纪察司印》半印,和院藏范宽《谿山行旅》、郭熙《早春图》、米芾《紫金研帖》等国宝中的半印相同。这颗半印是明代初年洪武内府的官印,证明《风雨归牧》的制作,应该在14世纪晚期以前即已完成。

  其次,《风雨归牧》所表现的精密画法和整体风格,仍然保有许多李迪画作的造形、构图与画面气氛等特征。如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王羲之《平安三帖》《远宦帖》等,都是“下真迹一等”的精致摹本。即使原作消失,我们仍能透过这类摹本,研究原作的面貌及李迪的艺术。同时透过仔细地比对,我们更观察到南宋宫廷画派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,可以更进一步理解画史上未曾详细说明的部份,这些都是它被尊为国宝的重要原因。


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